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
日期:2024-04-10 08:14:37  发布人:交通工程系  浏览量:16

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

   中华传统文化,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。它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和文明,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,是滋养心灵的沃土。为了深化同学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,增强文化自信,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文化素养的新时代青少年,我系于2024年4月2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“中华传统文化教育”主题班会。

大一辅导员

王欢老师:

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,它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,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。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,我们更应该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,让它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,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指引和力量。

张建昌老师:

中华传统文化礼仪,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遵循着行走之礼、入坐之礼、饮食之礼等基本礼仪规范。例如,行走时遵循“行不中道,立不中门”的原则,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并避让行人;入坐时则讲究座次尊卑,按身份地位安排座位,以体现对长辈和贵客的尊重;饮食时则注重饮食礼仪,遵循先敬长辈、贵客再自行用餐的顺序,以示恭敬。

刘晓莹老师:

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,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民族的根基,更是我们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家园。它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、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,塑造了我们的民族特质和风貌。同时,中华传统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和智慧宝库,帮助我们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,指引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
刘若彤老师:

中华传统文化历史典故,孔融让梨:东汉时期,孔融是一个十分聪慧且懂事的孩子。他家里有兄弟七人,相处得十分和睦。有一次,孔融主动将大的梨子让给哥哥和弟弟,自己吃小的。这个故事展现了孔融的谦让和尊重他人的品质,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“礼”的重要体现。

大二辅导员

程绍禹老师:

仁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,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。在儒家思想中,仁爱被视为做人的根本,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础 。

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,它强调人与自然、人与社会、人与自身的和谐共处。这种和谐的理念体现在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,如音乐、美术、建筑等。

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,它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,用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。礼仪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,也贯穿于各种宗教、祭祀活动。

王天瑞老师:

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,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,更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的体现。书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,经历了甲骨文、大篆、小篆、隶书、楷书、行书、草书等多个阶段。

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,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。例如,甲骨文和金文是商周时期的代表,它们刻在龟甲和青铜器上,具有古朴、雄浑的特点;而隶书、楷书则更加规范、工整,体现了秦汉以后社会对于文字书写的规范化要求。

于凯新老师:

中华传统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。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具有历史、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,包括古文化遗址、古墓葬、古建筑、石窟寺、石刻、壁画、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,以及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、艺术品、文献、手稿、图书资料、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。

赵玉凤老师:

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是中国古代至现代人类思维观念的总和,它囊括了伦理、人类学、形而上学、政治及宗教等方面的内容,体现了中国社会和庞大的文化精神,更是一个代表着中华民族长远文明的徽章。其发展历程历经多个阶段,每个阶段都各有其鲜明的思想特征。

 

  本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,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,增强文化自信。同时,通过互动与交流,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,共同营造和谐班级氛围。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,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,为构建精神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核发:交通工程系 点击数:16 收藏本页
分享到
相关链接

地址:河北省黄骅市北海路1777号 渤海理工学院 综合教学楼C303 联系方式:办公室电话:0317-7557931 学工处电话:0317-7557934

统一管理入口